「知識和了解要轉化為行動,否則只是空談!」中研院院士李遠哲日前參加《島嶼浮塵─PM2.5視界特展》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開幕儀式,指出全球煙霾與碳排放問題嚴重,時間緊迫,民眾與政府都應該即刻行動。
科博館館長孫維新表示,過去科博館曾展出《南風》攝影展,與這次的PM2.5展覽一樣,除了知識呈現,更充滿社會批判的力道。作為每年參訪人數三百萬人的博物館,科博館期許展覽不單只是科學知識的分享,更重要的是走入社會,展現對人民的關懷。
(圖說)中研院院士李遠哲
PM2.5含毒物,因空污罹病死亡每年六千到八千人
長年研究空污議題的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說,小孩子一出生就是要先拍他,讓他吸第一口氣。「吸空氣對我們是那麼自然的事情,人每天和外界接觸,進到身體裡最重的就是空氣,大概有十幾公斤,」喝水或進食都沒有這麼多。
詹長權指出,世界衛生組織界定出四大空污病:腦血管病變、心肌梗塞、肺癌、慢性肺疾病。他去年發表的論文研究發現,台灣罹患這些疾病的病患當中,有四分之一都是空污導致,每年死亡人數達6000-8000人,以雲林、高雄、台中最為嚴重。除了這四種疾病外,空污對人體是全身性的危害,對腎臟、肝臟、老年痴呆、智商都有影響,難以列舉。
協助策展的中興大學工學院副院長莊秉潔表示,彰化大城居民不太抽煙、嚼檳榔,在1972、1981年肺癌比例在全台最低的10%以內,今天卻變成統計顯著高的鄉鎮,「當我們模擬出台中電廠和六輕的煙流擴散分布圖,就可以解釋這個變化。」肺癌發生率增加的每個數字,背後都是很多辛酸的故事。
莊秉潔也指出,為什麼PM2.5高的地方不見得是肺癌最高的地方?「後來發現肺癌高的地方,旁邊都有燃煤電廠。也就是說,成分比質量還重要。」PM2.5除了含有衍生性的硫酸銨、硝酸銨以外,還有原生性的重金屬和戴奧辛,後者的分布正好就在肺癌發生率高的海線地帶,而不見得是PM2.5最多的地區。而根據環保署調查,幾乎有一半以上重金屬都是燃煤電廠所排放。
「所以要解決中部沿海一帶肺癌發生問題,管制PM2.5很重要,但管制裡面的有害的一、二級致癌物更重要!」莊秉潔直言,環保署現在準備投入一百多億去管制柴油車和重油,但更重要的是非核無煤家園的推動。他呼籲,大家要有信心,PM2.5可以改善,若能將燃煤改成天然氣發電,汙染量可以降低到只剩下百分之一。
(圖說)中興大學工學院副院長莊秉潔
空污不僅危害健康,也將鄉村連根拔起
藝術與科學的合作,也是本次展覽的亮點。參展的影像藝術創作者林家安說,創作者們從各自的觀點關注PM2.5議題,走到鄉村偏遠角落,看到空污不僅對於健康造成危害,對農漁業也造成很大的影響,更凸顯出偏鄉居民的人權問題。
林家安就住在六輕周遭十幾公里處,他感嘆,「空污問題已經將農漁村連根拔起,以前年輕人在台北工作,回家很正常,但現在回家已經變成恐懼的事情,讓年輕人因為空氣問題而回不了家。」
空污也影響居民生計與當地產業。彰化大城台西村長輩許奕結也來到展覽現場,他表示,以前他種了六十幾甲的西瓜,六輕來了以後產量掉到零。「西瓜『瘋欉』,完全不成長,就像得了絕症。」原來是空氣中含有氯乙烯,夏天南風一起,透過落塵滲透到土壤中,讓西瓜停止生長。
「六輕讓整個環境生態通通壞掉,魚抓不到,養的文蛤也會死掉。討海人和作穡人(農民)都沒有了,人口一直外流。」許奕結呼籲,政府要有責任,企業也要有良心,不是只講經濟成長,生命都沒有了,還談什麼經濟。
(圖說)展覽作品空拍影片「西海岸異世界」
看見隱形殺手,凝聚民間力量改變現狀
本次《島嶼浮塵》展覽當中有一個特別的紫色空間,牆上掛滿肺部組織的病理切片,放大裱框如掛畫般呈現,創作者是中國醫藥大學助理教授黃意淳及病態美學團隊,一群有醫學背景的學生。
黃意淳解說創作理念,「因為PM2.5看不見,疾病也看不見,所以希望以視覺藝術呈現,並且特地把它放大。」象徵紫爆的紫色展場中,正常肺部組織和肺腺癌組織切片隔空相對,前者充滿白色肺泡通透舒朗,如同暢通的新鮮空氣,後者則擁擠阻塞,正如呼吸困難的窒息感。
策展人科博館副研究員黃旭,特意在本次展覽中結合了科學家、藝術創作者和環保團體的努力。他認為,博物館以前可能會著重在科學知識的呈現,但空污問題牽涉太廣,更重要的是「在知識的基礎上,要怎麼改變問題。」而博物館可以進一步做更多,透過展覽,讓民眾更了解空污議題,繼而形成民間力量,成為政府施政的壓力與基礎。
彰化基督教醫院醫師葉光芃大聲呼籲,中央必須統合各部會,拿出具體行動,「全世界進步的國家都在強調空污治理!」
(圖說)正常肺部組織切片
(圖說)肺腺癌肺部組織切片
《島嶼浮塵-PM2.5視界特展》
◎時 間:1月11日-6月11日
◎地 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第二特展室
http://cal.nmns.edu.tw/NMNS_Cal/Detail_Ann.aspx?ANID=12021
附註:
PM (particulate matter),指的是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文稱作「懸浮微粒」,當它的粒徑等於或小於2.5微米(μm),就稱為PM2.5(細懸浮微粒)。由於2.5微米直徑極小,不到人類頭髮直徑28分之1,因此它能輕易跟著空氣進入人體,累積在肺部,或進入肺泡微血管之後,隨著血液循環全身。
自然界的PM2.5,多來自土壤揚塵、海鹽飛沫、火山灰等,這些微粒的有害物質較少。但在都會區或工業區,人為活動產生的PM2.5,則含有害物質。
燃燒煤炭所產生的主要汙染物包括原生性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原生性PM2.5含有重金屬汞、砷、鉛、鎘、鉻、鎳等,以及戴奧辛化合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空氣中經過複雜反應,會再形成硫酸鹽、硝酸鹽等衍生性PM2.5,對我們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以上資料由科博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