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

【轉載】學者研究:每戶每月電費多85元 2025年非核無煤有機會



「2025年非核又無煤,是有機會的。」長期鑽研環境與空氣問題的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莊秉潔這麼看待。


3日下午,莊秉潔在「非核無煤:關鍵四年如何換得環境永續的百年?」演講中再談台灣空污整治及能源結構調整的可能解決方案。他估算,只要每戶每月多付85元電費,便能以天然氣、再生能源取代燃煤,還給中南部乾淨空氣與健康。




(圖說)莊秉潔估算,只要每戶每月多付85元電費,便能以天然氣、再生能源取代燃煤,還給中南部乾淨空氣與健康。圖片來源:本報資料照。攝影:陳文姿。


這場演講也是中興大學前校長李德財號召中興師生校友組成「宏華環境保護與數位未來基金會」的第一場活動。李德財表示,成立這個基金會,為的是跟年輕人有更多的溝通和交流,也引導研究人員更關心台灣所面臨的問題,並投入尋找解答的行列。將來將營造聚會空間,持續舉辦演講等活動,並建置線上課程等。


重返健康環境  非核、無煤發電須並進


目前台灣的電力,12%來自核能、50%來自燃煤,雖然非核目標已確定,但燃煤電廠排放的重金屬、戴奧辛也威脅著中南部居民的健康。因此隨之出現「非核無煤家園」的倡議,例如在2015年的12月便有8000人走上街頭,祈望國家可以推動「非核無煤」家園。


「傷害實在太大!空污是會死人的!」莊秉潔強調,空污不只是感官問題,更會帶來死亡。他從1990年代台塑六輕建廠過程擔任環評委員開始,花了20年左右時間研究PM2.5污染模擬模式等,也因此在先前國光石化爭議時,更提出若國光石化營運,全台每人平均減少23天壽命的推論。而這個從研究六輕數據所模擬出來的理論,也讓莊秉潔遭台塑集團提起訴訟,直到2013年才獲得勝訴。


比起燃煤製造空污帶來死亡,有一派說法認為不會產生空污的核電,因此算是拯救了上百萬人。然莊秉潔認為,空污帶來死亡、而核災帶來的卻是棲地的喪失,讓人們再也無法在當地養育下一代。且依他的模擬,若福島核災發生在台灣,還得看風向與地形等條件,最壞的狀況,核災造成的影響與損失仍可能高過台中火力發電廠。




(圖說)今年3月,立委與學者曾召開記者會,要求台電減用燃煤發電。左起:蔡培慧、洪慈庸、何欣純、蘇治芬、莊秉潔。圖片來源:本報資料照。攝影:陳文姿。


發電空污成本  不該再由中南部承受


莊秉潔指出,在60年代時,北部工廠林立,因此空氣品質較惡劣。但隨著工廠陸續遷出、捷運開通等,變成中部在1991年有了台中火力發電廠、1997年麥寮電廠,此後雲林台西、彰化大城等地的居民,癌症死亡率便從全國最低轉為最高。居住在大台北地區的民眾,也許「不能感覺」,但也應該想想目前北部有較好的空氣,算是來自中南部代為承受工業、中電北送等換來的結果。


如何還中南部清淨空氣?莊秉潔表示,若關閉台中火力發電廠,彰化、南投竹山、雲林斗六、嘉義都將受益;若再將台中的工廠從燃煤、重油改成天然氣、柴油,則能讓台中市區的空氣品質達到宜蘭、花蓮等水準;若再調整汽機車使用,中部重回「仙境」不是不可能。


不過莊秉潔也提醒,並非一味採用電動車就是解決空污,因為還是要看電力從何而來。若仍使用燃煤發電,再加上輸配中的折損,反而只是轉嫁了空污。他以美國的經驗為例,美西由於善用加州陽光,做太陽能發電,以電動車改善空污;反觀美東,卻因此加重了污染。


綠能搭配天然氣  民調:漲電費過半民眾願買單


莊秉潔認為,應以綠能搭配天然氣取代核電與燃煤發電。天然氣的好處除了空污遠低於燃煤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快速調節,只要不供氣便可停轉。燃煤從燃燒到熄滅則需要時間,無法即時反應。在綠能因為天候條件停擺時,隨時可以用天然氣補上。


莊秉潔估算,這樣的改變大約會讓電費從一度3.2元,提高到3.5至3.6元,每戶每月將因此增加約85元電費。但他也提出之前遠見雜誌做過的民調,顯示過半數的民眾都願意為了乾淨的空氣買單。


目前行政院長林全已承諾「減煤」,而加拿大、新加坡、中國、紐西蘭、德國、丹麥、英國、美國,也已不約而同提出無煤家園訴求,莊秉潔認為,這已是國際趨勢。

2016年9月7日 星期三

【轉載】環團怒嗆六輕驗尿「請鬼抓藥單」 國健署辯「非研究」挨批


(圖說)立委、環保團體今(6)日舉行記者會,反對雲林縣許厝國小學童尿液檢驗案,改為由成功大學主秘李俊璋教授主持,質疑李曾受六輕委託做過計畫,低估致癌風險,且無公信力,要求停止委託李俊璋;「要健康婆婆媽媽團」中部團團長張淑芬等環團人士在會中一度怒嗆國健署代表,激動落淚「後悔投小英」。

民進黨立委劉建國、陳曼麗辦公室與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要健康婆婆媽媽團上午在立院召開記者會,要求衛福部停止李俊璋的委託案,但執行機關國民健康署代表、研究員林貞夙幾次強調這不是「研究案」屢遭質疑,氣氛相當火爆。林貞夙提到應當地家長要求時,環團人士反嗆「我們都知道那些家長是誰」!

嘉藥科大副教授、水保聯盟發言人陳椒華也反問,「如果不是研究,那是什麼」,「衛福部帶回結果後要幹嘛?林貞夙強調是「採樣」、「檢測」,會提供給家長。環保人士與主持會議的陳曼麗再追問那案子的預算規模,林一開始回答「每個人2700元」,與會人士不滿追問「是要問總共多花經費,是16萬嗎」,林貞夙才又慢條斯理回答,大概要做65位學童。

陳椒華質疑,李俊璋主持「六輕特定有害空氣污染物所致健康風險評估」計畫,該報告有低估致癌風險嫌疑,只計算包括氯乙烯、環氧乙烷、甲醛等17種致癌物的致癌風險,而報告中還檢驗出其他一、二級致癌物,包括氯仿、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及1,2二溴乙烷等,但李俊璋的報告都未列入計算。

環團強調,六輕的致癌風險已超過萬分之一,應停工接受調查;同時質疑衛福部配合六輕及部分家長「打假球」,「國健署是國家的單位,怎麼會被扭曲成聽家長的」?


(圖說)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發言人陳椒華(後排站立者)質疑衛福部委託李俊璋驗尿未利益迴避。圖/唐詩

林貞夙說明時表示,這樣的檢測是因為當地的家長和老師關心孩子的健康狀況,所以希望邀請一個「他們可以信任的團體來做檢測,而他們可以信任的團體,就是成功大學」,「他們的需求反映到衛福部這邊,所以我們才洽請成大到當地幫忙做尿液篩檢,這樣尿液篩檢的結果,主要是會回饋給學生家長,及有做檢查的老師,和我們的研究是沒有相關的」。

「上週五是第一次做檢查,事前也和家長老師做說明,也會提供報告結果給師生,之後會每個月做一次,包括上禮拜五加起來,一共會做四次」,林貞夙表示。但她在說明同時,現場的張淑芬和養殖協會林進郎等人已聽不下去,幾次攤手、翻白眼,之後還直接趨前抗議,把「白手套」丟到林貞夙座位前,並把她的名牌/倒過來放,諷刺衛福部「倒了算了」。並用白紙寫了三個字,怒罵林「我只能夠給妳三個字,笑死人」!「政府的專業在哪裏?太可恥,把人民性命開玩笑」。

耘林藝術人文生態關懷協會理事長林富源說,這幾天知道李俊璋主持計畫,基層的反映是「政府是台塑開的」!衛福部報告被逼出來後,站出來發言的是環保署長李應元,「他就先幫台塑撇清,沒有直接關係,再來是李進勇縣長在麥寮開公聽會,任由彰化的環盟人士被圍攻,李進勇卻溜跑」。

林富源接著怒批,結果案子竟又邀請李俊璋主持,「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員都一直在幫台塑解套,有沒有搞清楚啊!把我們當白痴嗎?這樣搞下去,雲林彰化的人該怎麼活?現在網路都在發酵雲林彰化沿海不能住人,我們得要搬?要把我們遷到哪邊去」?

「六輕污染二十年,大家沒看到嗎?李俊璋教授你懂什麼」?林富源說,我身為台西人,我從小在這出生,我很清楚很明白,我的海長怎麼樣子,他的生物多豐富、多美麗,過去被貪婪的政府賣掉了!今天污染成這樣子」。


(圖說)國民健康署派出研究員林貞夙(左一)到記者會中說明,遭環團人士把名牌倒置、丟白手套抗議。圖/唐詩

林富源氣到拍桌說,「真的怨嘆」!「你看越南,最落伍的越共,第一時間請國際環保團隊進駐調查,把台塑的暗管的挖出來了,我們政府做了什麼?暗管那麼多支,(六輕)當地漁民都知道,為什麼你政府不知道」?「我們的政府在幹什麼,搞什麼,養你們幹嘛,還繳稅、十八趴」?

張淑芬則聲淚俱下,也跟著拍桌激動哭喊,她覺得滿悲哀的,這樣的報告有問題,「彰化人的命在哪裏」,下午經濟部又有一場魔手要伸去進了,「台塑你真的好強喔!來當我們執政黨好不好?新政府下台,請台塑黨執政,可以嗎?結束我們的生命,結束台灣人的生命!李寶珠妳在哪裏,妳是彰化和美人,卻住在天龍國裏面」!

之後她說,後悔投給蔡英文魏明谷,「台灣改變了嗎?我沒有看到,我真的沒有看到,我到現在還沒看到台灣有什麼改變,衛福部環保署講白痴話,讓人很無奈」,「人民只能相信自己」、「官員算什麼?人的道德良知最重要」,請政府脫掉六輕的白手套。

2016年9月6日 星期二

【轉載】誰讓國小蓋在石化廠旁? 許厝分校遷校的3大疑點!


(圖說)許厝分校新址竟然蓋在距離石化廠僅900公尺的地方,過程疑點重重。(資料照,宋小海攝)

一個國小竟然蓋在距離石化廠僅900公尺的地方,有沒有搞錯?雲林麥寮橋頭國小許厝分校遷校事件一波三折,政府、專家要遷校,家長反而不願意,學童則夾在中間不知該如何是好?其實很多人都想問,當初究竟是誰這麼「天才」,竟選在這個地方蓋學校?且決策過程中竟沒人擋得住?

【疑點1】許厝遷校為何與長庚分院綁在一起?

根據現任立委、前雲林縣長蘇治芬提供的大事紀,時間回到17年前,雲林縣政府以許厝分校舊址設備老舊為由,提出了遷校計畫。原本多數地方人士都認為,基於學童就學方便性考量,於許厝分校舊址「原地重建」應是最好的選擇,無奈當時街頭巷尾就有耳語:台塑願意出資7000萬贊助遷校,但前提是遷校地點須跟著台塑蓋醫院的計畫走。

【疑點2】保安林為何解編用來蓋醫院?

耳語是否為真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2001年、2003年農委會連續兩次公告解編了鄰近六輕廠區,而被視為有助於隔離部分污染源的大片保安林地,其中更有多達15.48公頃被改劃為「醫療專用區」,並由雲林縣政府於2004年公告標售;果然,兩年後已故前台塑董事長、「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便在這塊地上親自主持動土典禮,興建了長庚麥寮分院。

醫院動土的隔年,雲林縣府召開「研議麥寮鄉橋頭國小許厝分校校地事宜」會議,並作成「為尊重地方民意,撥用原保安林地3.4公頃國有地作為分校新址」的決議,兩個月後行政院同意撥用;2011年6月,總經費耗資1億元的許厝分校新址(雲林縣政府出資3000萬元),在蘇治芬縣長任內動工,全案至此宣告塵埃落定。

(圖說)許厝分校新址跟著長庚醫院走,從校園內即可望見醫院。(資料照,宋小海攝)

【疑點3】醫院與學校為何毗鄰石化廠區?

然而如今回顧整起事件,卻可以說是「疑點重重」,包括許厝分校究竟為何不選擇原地重建?硬要跑到六輕廠區外蓋新校,再拜託台塑花錢雇遊覽車接送學童上下學?肩負國土保安、隔離污染源的保安林地何其重要,農委會究竟基於何種考量同意解編?且絕大多數用地面積是拿來蓋醫院?又為何長庚麥寮分院非得與許厝分校新址「綁」在一起不可?更甚者,無論蓋醫院或是建學校,都須通過嚴格的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當時的環保署環評委員會又是基於什麼原因,竟無視於與偌大的石化廠區毗鄰,可能帶給病人及學童的危害風險?

事過境遷,蘇治芬日前在臉書上感觸良深地po文表示:「…建校在我任內,該被批評的…」但她也意在言外地公開了許厝分校建校大事紀,將長庚麥寮分院與許厝分校新址,從用地取得至興建,其難分難捨的歷史,赤裸裸地攤在國人面前。

許厝新址於任內建校 蘇治芬「責無旁貸」

蘇治芬說,許厝分校遷校一事,如今鬧得沸沸揚揚,許多相關訊息已真假難辨,她也不想再多做任何評論,只希望大家能靜靜地觀看大事紀內容,並用心思考當時的時空背景,應該就能咀嚼出此事發生的原因與始末。

蘇治芬不諱言,身為許厝分校新址建校時的雲林縣長,她對整起事件責無旁貸,然而歷史最重要的意義應在於檢討,並期待不再重蹈覆轍。而她始終認為,台灣應盡快戒除對「褐色經濟」的癮頭,讓國內的經濟不再有污染,而是充滿綠色的潔淨。

2016年9月5日 星期一

【轉載】「真的不能住了!」 數據會說話 醫師籲六輕關廠或集體遷村



(圖說)根據國衛院及台大公衛學院等機構相繼發表的研究報告,對於許厝學童的健康來說,六輕是難以排除的巨大風險因素。(盧逸峰攝)

「我們的孩子都慘到當過『白老鼠』了,政府卻拿不出辦法救他們!」台大兒童醫院胸腔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沉痛地表示,國衛院及台大公衛學院等機構相繼發表的研究報告,無論就六輕與鄰近鄉鎮的距離、風向,乃至於對照當地學童與國內一般兒童體內尿液檢測的結果,都是污染的科學證據。

靠近假設污染源 體內TdGA濃度較高

根據衛福部委託國衛院及台大公衛學者詹長權所作的流行病學研究,自從許厝分校學童2013年搬到距離六輕氯乙烯、聚氯乙烯(VCM、PVC)廠相隔不到1公里的新址上課後,其尿液中的硫代二乙酸(TdGA,VCM的主要代謝物)平均濃度便居高不下,一度飆至192.8(μg/g creatinine);隔年新學期開始前,歷經兩個月暑假的「遠離」,學童體內TdGA平均濃度降到79.6(μg/g creatinine);同年秋天學童搬到距離六輕5.5公里的橋頭國小校本部「避難」,TdGA平均濃度雖爬回173.6(μg/g creatinine),卻再次證明:「學童與假設污染源之間的距離,是有意義的。」

然而上述數據公布後,六輕回應指稱,所謂的VCM與PVC的污染源在台灣可謂無所不在,學者的研究結果,並不能直接證明學童受到的污染是來自六輕?更甚者,若無台灣其他地區兒童體內TdGA濃度的背景值調查,又怎知這不是全台兒童都共有的「獨特現象」?

其他地區兒童TdGA濃度 遠低於許厝學童

基於六輕的反駁在科學上是站得住腳的,衛福部乃委託國衛院,分別於2013年及2015年,針對總計226名國內居住在北、中、南、東各區及離島、7到13歲的兒童,進行尿中TdGA濃度檢測,歷經3年的採檢、檢驗與分析,最終得到的平均濃度為63.1(μg/g creatinine)。

「我有猜到許厝分校學童體內的TdGA平均濃度,應該會比國內一般兒童高,但萬萬沒想到最高時竟是背景值的逾3倍,也就是300%,這實在是太驚人了!」呂立驚呼。

(圖說)對於許厝分校學童體內的TdGA平均濃度最高時竟是背景值的逾3倍,台大兒童醫院胸腔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驚呼,「這實在是太驚人了!」(黃天如攝)

常用塑膠餐具裝熟食 國內兒童嘗惡果

國內塑膠製品充斥,尤其歷經塑化劑食安風暴之後,多數專家自然不會天真地以為,除六輕附近鄉鎮以外,台灣其他地區兒童便生活在「純淨」的環境之中。雖然缺乏其他國家類似背景值的調查可供比較,但呂立認為,尿中TdGA平均濃度63.1也夠嗆了,而這恐怕就是國內兒童普遍都有隨著父母,長期使用塑膠袋、塑膠餐具盛裝熱食生活習慣的惡果。

「六輕是難以排除的巨大風險因素」

至於許厝分校學童體內平均TdGA濃度一度接近200,且即使經過一個暑假,也遠比一般兒童的平均值高,又是怎麼一回事?台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姜志剛認為,許厝學童與一般兒童生活環境中最大的差異,就是前者學校在石化廠區隔壁、而後者沒有!也就是說,六輕確實是難以排除的巨大風險因素。

(圖說)許厝分校學童體內平均TdGA濃度比一般兒童的平均值高,台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姜志剛認為,兩者最大的差異是許厝分校在石化廠區隔壁,而一般學校沒有。(黃天如攝)

呂立強調,美國環保署(EPA)研究指出,VCM不但是人類一級致癌物,長期且大量暴露,可能造成肝壞死、肝囊腫,還會大幅提升罹患肝臟血管肉瘤,以及肝癌、腦瘤、肺癌的風險;更甚者,相關動物實驗更證實,若在尚未發育完全的兒童時期就暴露在VCM的污染中,罹癌風險更將是成人之後才暴露的數倍。

六輕周遭居民 體內重金屬濃度偏高

當然,若學童健康因六輕污染受到危害,大人也不可能倖免!根據台大公衛研究所接受彰化縣衛生局委託,最新完成的流行病學期中報告指出,距離六輕較近的大城鄉台西村及頂庄村346名居民,體內TdGA平均濃度亦有155.64(μg/g creatinine);對象涵蓋全大城鄉1132名居民的尿中TdGA檢測平均濃度,更高達180.65(μg/g creatinine)。

台大公衛學院上述研究,還放入釩、鉻、錳、鎳、銅、砷、鍶、鎘、汞、鉈及鉛等11種重金屬檢測,結果發現,若以六輕沿海居民相關檢測前10%濃度值為「高標」,則大城鄉居民逾半數都有至少一項重金屬濃度偏高;台西村及頂庄村居民中至少一項重金屬濃度偏高的比例,更高達6成6。
「真的不能住了,實在太危險了!」呂立急切地表示,相關數據已在在凸顯,此事件已不單單只是位在雲林麥寮的許厝分校要不要遷校的問題而已,包含南邊的雲林台西鄉、北邊的彰化大城鄉,都應慎重考慮:要不六輕關廠,要不集體遷村!

2016年9月4日 星期日

【讀者投書】無利益迴避之驗尿如何取信於民?

(許厝家長放心交由成大李俊璋團隊執行重新驗尿,但李俊璋長期接受六輕委託研究,此時六輕VCM廠也正在停工歲修,這樣的檢驗數據如何取信於民?)

作者:許春財(麥寮居民)

日前,許厝師生已啟動重新驗尿計畫,家長也因此同意讓學生暫時安置橋頭本校,一切看似紛爭已被化解,但殊不知,更大的災難可能接著上演。

首先,這次的尿液檢驗是交由成大李俊璋教授的團隊來執行,而李俊璋是誰?他是長期接受六輕委託研究的學者,講白了,六輕就是他的衣食父母之一,這次驗尿明顯違反利益迴避原則,而尿液的分析化驗過程與研究方法,也無須完全公開透明、接受監督檢視,如何保證其數據不會用來為六輕背書?

其次,六輕氯乙烯廠「恰巧」正在停工歲修,最大污染嫌疑者已暫停排放VCM,而學童也才返校第三天,這樣的尿液採樣又想證明什麼?

以上兩點就很難不令人懷疑,這一切只是為了「製造」一份對台塑有利的數據!可以預見,隨即就是上演「科學泥巴戰」,各說各話,真相也將隨之被淹沒!而這樣的烏賊戰術對誰最有利?當然就是六輕及其利益共構者,還有那些最不想被追究歷史決策責任的官員們!

然而,更大的災難還在於:

1. 倘若主要污染源就是六輕,但真相卻因此被淹沒稀釋,麥寮與大城有六萬鄉親只能繼續飽受毒害而莫可奈何,沒人搬得走,污染還會變本加厲!

2. 過去一切直指六輕污染的研究也將被質疑,各級政府將失去理據與立場來對污染源頭採取根本治理,更難以對六輕加嚴稽查管制、加嚴標準與修法、禁燒生煤與石油焦、反對擴廠...,台灣人民只能承受更多毒害卻無計可施!

3. 彰化雲林鄉親將難以相信任何報告,受害者們更難團結,輿論監督力量隨之瓦解,各式六輕公害求償還會更加劣勢!

那該怎麼辦?所有公民應共同抵制一切沒有利益迴避的檢驗研究,此外,唯有第三方公正單位才能取信與民,應組成由專家學者、公民團體與在地居民至少佔2/3比例之審議委員會,審議決定真正有辦法揪出污染源的檢驗方法和稽查方法,展開為期至少半年的不定時、無預警之地毯式稽查,所有會議、檢驗、稽查全程公開透明。

-------------------------
環署環局駐廠稽核遇歲修 遭疑「打假球 」(自由)
http://m.ltn.com.tw/news/local/paper/1027874

六輕聘環委研究 環團指未迴避(新唐人)
http://ppt.cc/v64lu

【轉載】「繼承陳定南意志」 高志鵬:游錫堃也為宜蘭擋下六輕



(圖說)立委高志鵬表示,當年替宜蘭擋下六輕,除了外界熟知的陳定南之外,還有「水牛伯」游錫堃。(資料照,記者黃耀徵攝)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在衛福部將再次檢驗學童尿液下,雲林麥寮許厝分校家長同意5日讓學童到本校橋頭國小上課,暫時化解遷校風波僵局。爭議起因於六輕帶來的空汙,而六輕最初落腳地是選定宜蘭,立委高志鵬就表示,讓宜蘭躲過六輕空汙,除了外界熟知的陳定南外,另外一個重要人物就是游錫堃。


(圖說)現坐落在雲林縣的六輕,最初落腳地原選定在宜蘭。(資料照,記者詹士弘攝)


高志鵬在臉書上表示,當時宜蘭反六輕被說民粹反商,但根據主計處公布的2015年個人年平均所得資料,當年反商的宜蘭所得,如今還比有六輕的雲林高,而且越靠近六輕的麥寮、台西,現在是全台平均空氣汙染濃度的第一名。

高志鵬表示,許多人都在網路上看過陳定南對抗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的影片,佩服陳定南堅定不移的信念,擋下六輕在宜蘭設廠。但高志鵬說,除了陳定南,另一個默默幫宜蘭擋下六輕的,還有「水牛伯」游錫堃。當年前行政院長郝柏村以刪除北宜高速公路預算威脅下,游錫堃仍忍受行政院抽走資源不給的痛苦,堅持守護宜蘭的意志。

高志鵬說,如果陳定南是決心抗拒六輕在宜蘭落腳,那麼游錫堃就是繼承陳定南的意志,將其意志執行到底,堅決不退讓分毫的貫徹者。或許有人覺得率先提出意念的人最了不起,但高志鵬認為,扛住郝柏村迫使屈服的行政手段,繼承意念並將其貫徹落實的游錫堃,同樣很了不起。

高志鵬最後提到,國民黨在蔣介石時代,對反共復國的堅持,如今卻與共產黨的眉來眼去,高志鵬說,後繼者能否將前人的意念堅持到底這件事情,不重要嗎?「理念確立與貫徹到底,兩者缺一不可!」

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轉載)【投書】邱儷萍:侏儸紀再現!談許厝分校遷校爭議




(圖說)天下資料,劉國泰攝。

最近全國教育的大代誌,就是雲林許厝分校的遷校爭議事件。國衛院研究報告出來,孩童硫代二乙酸(TdGA)過高,恐影響健康;行政院隨即拍板定案:許厝分校學童一開學就將遷至10公里外、車程約半小時的豐榮國小。

此舉引起許厝家長的一連串抗爭:拉布條表達訴求、新學期搭棚架堅持小朋友留在原校、說明會場面混亂、發動300鄉親北上行政院抗議……。一開始不了解整個事件的我,心想怎麼會有家長不顧自己的寶貝曝露於危險中,還繼續堅持留在許厝分校上課?細看了許厝家長的理由,才知原來有那麼多荒謬的因素,造成他們的極度不滿。這讓我想起以前的電影《侏儸紀公園》,最後剩下恐龍留在努布拉島上,形成難以收拾的局面。許厝分校、雲林麥寮,會成為台灣版的侏儸紀公園嗎?

▋三年遷三次、苛政猛於虎

原來許厝分校這三年來,已經遷校三次了:第一次是2013年7月,由舊校舍遷入現在的許厝分校,原因是舊校舍空間不足;第二次是2014年9月1日,由許厝分校遷至橋頭國小校本部,原因是學生體內的硫代二乙酸高於麥寮其他學校;第三次是2015年8月31日,再由橋頭國小校本部遷回許厝分校,原因是家長不滿教學環境不良,如教室太小、隔間隔音欠佳、感覺遭到不平等待遇而回分校。若2016年8月29日行政院一聲令下,又要將許厝學生搬到更遠的豐榮國小,等於是第四次搬遷!

從2013、2014、2015,三年遷了三次,2016年又是行政部門在缺乏溝通的情況下倉促命令搬遷。而2015年那一次,家長尊重政令的結果,卻是遭到不平等對待。這幾年的折騰,若你是許厝家長,你受得了嗎?政府施政總要體恤人民,已經搬了三次,難道政府不知道?而今又要第四次,難道不用謹慎一點、仔細一點、多溝通一點?這次倉促的決定,終讓家長大爆發,團結起來抵抗,苛政比老虎還可怕,古有明訓,而今就活生生在雲林上演。

▋污染源問題、規避似鴕鳥

許厝分校學童之所以要遷校,就是因為體內的硫代二乙酸較高。而為何會較高?就是因為有污染源。那治本之道不就是要找出污染源嗎?可是整個行政作為,只看見要學童搬遷,從來沒有要懲罰哪家工廠。但,有污染才是2014年遷校的原因,二年過去了,還找不到污染源嗎?還是不敢處理這家工廠,或者有什麼不能說的秘密?

要求學童遷校,而學童的家就在許厝分校附近,等於上學8小時遠離污染,回家的16小時還是靠近污染。說學童的健康不能等,那他們的家長、其他社區居民、大人的健康算什麼?許厝分校再往西約1公里,還有長庚醫院雲林分院,這些病人及院內的醫護人員健康又算什麼?

污染源沒處理,更沒能力處理整村遷村,行政作為沒正本清源,規避的心態似鴕鳥,兩年來原地踏步,你叫許厝家長怎不大怒?

▋侏儸紀再現

人類追求經濟發展,帶來方便、舒適、富足的生活,但人類卻沒想到(或不願意想到),經濟發展也會帶來污染。而這個污染,有時嚴重到人類無法解決,無法控制。許厝分校遷校事件,就是雲林發展工商,期望帶來繁榮富足,結果卻無法控制,進而影響居民健康威脅生命安全的結果。電影《侏儸紀公園》中,本以為科技的進步可以讓恐龍再生、創造商機,沒想到恐龍反噬,讓人類無法掌控,最後牠們咬死同伴、人類,摧毀建設、自性繁殖,倖存的少數人只能乘飛機逃離此島,留下恐龍仰天長嘯。

經濟發展是必須的,環境保護更是重要的,如何讓兩者兼顧,考驗著現代人的智慧及良心。期待許厝分校的污染源趕快找到,政府拿出魄力,該停工就停工、該關廠就關廠、該遷村就遷村,不要讓侏儸紀公園的虛擬悲劇變成現實,讓生活在台灣島的人民欲哭無淚,只能仰天長嘆!侏儸紀公園倖存的人們,可以搭飛機逃離努布拉島;台灣島上的人民,面對威脅健康的污染,可以逃到哪裡呢?

(作者為國小教師。)

【轉載】〈中部〉保護環境 應考慮國家級監測中心






許厝分校學童遷校風波出現轉機,但此事件暴露地方政府環境監測人力、能量不足窘境,出現有污染事實卻難定污染源爭議,中央政府必須補足地方監測設備與人力不足缺口,別讓孩子再面臨沒有安全的學校讀書的困境。


環保署大張旗鼓進入六輕稽核製程,能否提出各方都能接受結果,大家都等著看,只希望不要再出現第三套各自解讀、各說各話的結論,衍生更多爭議與困境。


台塑六輕園區是全亞洲第二大石化園區,光是其中設備元件近二百萬個,雲林縣環保局人力編制卻只有四十一人,除了掌理六輕,還須兼顧其他十個工業區環保監測,如此人力能確保環境空氣品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地方量能不足,中央豈能置身度外,但地方爭取六年設置國家級監測中心,至今未有結果。


六輕園區營運已逾十五年,其製程規模龐大複雜,即使專業環保人員都無法全盤掌握,而包括這次許厝分校爭議在內,出現多次環境污染爭議,污染源難以釐清,中央須立即檢討,增加地方人力與設備,甚至成立國家級監測中心,才能保護民眾與環境安全。

台灣地狹人稠,環境承載力遠比美國等國家脆弱,拿國外的環保標準置入台灣並不合適,環保署必須重新審視現行污染管制標準,讓企業有所遵循,減少數字與現實環境落差造成的對立,保護這塊土地。

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

「台西鄉六輕傷害聯合求償」開庭 敬請公民出席監督






一、主題:「台西鄉六輕傷害聯合求償」開庭
二、時間:2016年9月9日上午10點整。
三、地點:雲林第7法庭(雲林縣虎尾鎮明正路38號)
四、說明:
自從六輕來了,台西鄉居民的臉都黑了。
每當六輕工業區違法排放廢氣,天空變成黑的,
下雨變成黑的,空氣變成黑的,連居民的健康也變成黑的。


六輕宣稱,2012年產值已達1兆6,594億元,佔當年度GDP之11.82%。然而在極高獲利的背後,六輕也產生了極高的健康風險!六輕主張其促進了石化工業升級,犧牲的卻是雲林、彰化地區居民的健康,首當其衝的就是台西鄉!


環保署自2004年起開始自動監測PM2.5濃度,PM2.5之人為源主要由石化燃料及工業排放、移動源廢氣等燃燒行為而來。對全台平均影響量第一名即為六輕!中部、南部地區影響最大的固定源,也是六輕!六輕的高產能、高獲利,讓六輕成為麥寮外海的石化王國,伴隨著六輕王國每天所產生的空氣污染,全台居民的健康都可能要隨之陪葬。


從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之列管污染源資料查詢系統中,若以「雲林縣麥寮鄉中興村台塑工業園區」為關鍵字查詢,以被告五公司為主的六輕在近五年來違反環保法規之次數多達645次!平均每2.8天就違規一次!而六輕近五年來違反環保法規之罰鍰總金額亦高達3億多元!


雲林縣政府自民國98年起委託國立台灣大學連續四年執行「沿海地區空氣汙染物及環境健康世代研究計畫」。其101年度研究計劃指出:距離六輕10公里內(包括台西鄉)的居民,其2008至2010年間的全癌症粗發生率是1999-2001年間的4.07倍,且較同時期10至20公里與20至30公里區域之流病世代居民來的高。
其研究結果發現:發現距離六輕越近,空氣汙染物濃度、居民體內汙染物暴露及居民的健康衝擊都越嚴重。


本次「台西鄉六輕傷害聯合求償」的訴求,是74名飽受癌症病痛、親人死亡的原告,正式對以被告五公司為主的六輕提起民事損害賠償。不僅要求六輕正視其歷年來發生許多重大工安事故,更嚴重的是數十年來對當地居民的空氣污染,造成當地居民深受空氣汙染之苦,因此罹患癌症,甚至死亡。也提醒全台民眾,六輕污染除了台東外,全台無一悻免,千萬不能輕忽六輕所造成的嚴重汙染。

「台西鄉六輕傷害聯合求償」下一次開庭的時間是9月9日上午十點,此案亟需更大的社會監督以及輿論關注力量,敬請各位公民踴躍出席旁聽監督,共同見證六輕排放廢氣之歷史地位!


2016年9月1日 星期四

【轉載】許厝遷校 政府只是把頭埋在土裡的鴕鳥






爭議多時雲林橋頭國小許厝分析遷校問題,日前暫時劃下句點。行政院長林全和社運團體見面後表示,確認環境汙染將危害學生健康,政府決定將許厝分校遷校至豐榮國小。不過,消息一出,卻引起地方人士反彈,揚言開學當日要到學校抗議。

只要你到過六輕附近,大多都會因為濃郁、黏稠而刺鼻的酸臭味感到不適。但這並不是純粹的感官感受,國家衛生研究院自102年起執行「六輕石化工業區對附近學童健康影響」研究發現,石化工業區最接近國小學童尿液中硫代二乙酸TDGA的濃度顯著高於其他學校,研究指出,可能是受石化工廠排放氯乙烯(VCM)及重金屬影響。這項調查也同時發現,當地學童尿液中,TDGA濃度有隨著距離石化區越遠而下降之趨勢。

按理說,行政院這個決定挺不錯的,當地居民為什麼要反對?

其實,這是四年來許厝分校第四次搬遷,每次搬遷,孩子們不只要重新適應環境,還得忍受其它同學的異樣眼光,更重要的是,即使到新的校區,空氣中有毒物質的成份或許少一點,但,上學之外的時間大多仍待在家裡,呼吸一樣的空氣,身體真的就會因此更好?

8月26日衛福部及雲林縣府在麥寮與居民溝通,就有民眾表示, 長期居住在這裡,身體出了毛病卻沒有究責對象,政府也遲遲沒有調查出汙染源到底從何而來,現在又要再度遷校,這不是解決問題的作法,「難道要等到大人都被毒死,小孩變成孤兒嗎?」

即使遷了學校,空汙依然存在,即使孩子能短暫隔離,但大人仍舊吸入大量有毐氣體,問題終究沒有解決。遷校是典型的鋸箭法,如果不從根除問題,政府只是把頭埋在土裡的鴕鳥,曚上眼晴就以為看不見。

自從六輕來到雲林,的確增加了當地的就業機會,也帶來人潮,但卻嚴重影響了當地及鄰近區域的生活。例如,位於六輕北邊,同屬濁水溪出海口的彰化大城鄉台西村,每當南風吹起,居民就必須忍受污濁的空氣,以及對身體的長期危害。

台西村民許春財在與「差事劇團」合作的「證言劇場」演出時說,只要是吹南風、下雨,魚塭上就會佈滿一層黑油,魚獲會減少,另一位居民蔡惠珍也感嘆地說,一、二十年前她經常在岸邊散步,當時在海邊、在天上有許多的海鳥,非常壯觀,但自從六輕來了,海鳥卻慢慢地消失了,她忍不住哽咽地說,每次想到台西村的命運,就會想起那群消失的海鳥。不只生態受到影響,當地居民的生命也受到嚴重威脅。台西村只有450位居民,但卻有31位民眾罹患癌症,村民活在恐懼之中。

雖然包括台塑在內,也有人認為汙染源未必是在六輕,居民的高罹癌比例也可能是生活習慣造成。但空汙的問題,不單是政治問題,也是科學問題,政府如果有心,並非不能解決。當地到底有沒有汙染?汙染對當地居民造成什麼樣的傷害?20年來,居民的健康有什麼變化?誰是真正的汙染源?排放的氣體是否對人體造成傷害?氣體是否符合國際標準?這些都只要設立嚴謹科學檢測機制便能得知,若問題在六輕就要要求限期改善,或勒令停工,如果不是六輕,就找出真正源頭,立即解決。但,政府機關卻未能解開答案,為何至今仍是一團謎?台灣諸多官方的學術與公衛機構難道束手無策?或者,這根本是科學無法解決的政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