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時事評論與分析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時事評論與分析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月12日 星期二

【投書】2020六輕遷廠,蘇治芬跳票?


作者:黃 讓(商,雲林崙背)
215008.jpg
  2010年,時任縣長的蘇治芬在發生兩次六輕嚴重工安事故後,堅定承諾要在2020年讓六輕遷廠(請點此),並作為2010年的競選政見,但在承諾之後,關於六輕遷廠之進度就毫無音訊。如今,蘇治芬再次參選立委,而且選後幾乎可以斷言從中央至地方民進黨將完全執政,蘇治芬亦是民進黨重量級人物,2020六輕遷廠之權力、能力等各項條件俱足,因此筆者想要請教立委候選人蘇治芬:您如何利用空前的大好形勢,實現此前遷廠承諾?若不能兌現,請於選前向選民們說明理由!

  過去,蘇治芬之承諾只留於口頭表態,並未清楚說明、規劃如何實現承諾,也未訂出任何明確之時程表,以致於承諾淪為空頭支票。若蘇治芬不只把遷廠當作口號,理當想好具體作法與對策,但別說具體作法,連過往信誓旦旦之遷廠承諾都如石沉大海,令筆者納悶。

  儘管立委、縣長職權有所不同,但只要有心,同樣可以發揮很大的職權與影響力讓六輕遷廠,例如立委可以利用預算作為籌碼,促使中央環保署、雲林縣環保局停發許可證、帶隊進六輕廠稽查,並督促各級政府嚴格開罰、廣辦說明會.......等等,端看蘇治芬如何規劃與實施;且未來民進黨全面執政的大環境下,督促各級行政主管機關依法辦事,逐步規劃讓六輕2020年遷廠之事宜,理應易如反掌。

  此次蘇治芬投入立委選戰,選民不想再被欺騙!筆者再度強調,蘇治芬過往提出之承諾必須兌現,並以具體規劃與進度顯現決心!所以,蘇治芬選前務必提出「如何落實六輕2020遷廠承諾之具體計畫」及「承諾兌現進度表」!

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世界禁煤趨勢新聞彙整】

安大略省立法永遠禁燃煤發電

英國燃煤電廠2025將全數關閉 改用天然氣

目標零化石燃料 瑞典挑戰全球第一

歐巴馬公布環境新法 將關閉上百家燃煤電廠

公布綠能政見希拉蕊:全美安裝5億個太陽能板

砸40兆擁抱綠能!德國「昂貴豪賭」

加拿大安大略省禁用燃煤發電

日本興建全球最大天然氣儲槽

明年北京大型燃煤電廠全數退場

天津年內再淘汰180座燃煤鍋爐 全年減煤496萬噸

北京“加碼”禁燃區 到2020年將徹底禁煤

南亞塑膠:重油改天然氣是必然趨勢

各國禁燒石油焦與煤新聞彙整

「地球聯盟」成軍 頂尖科學家:化石燃料不要碰!

純「再生能源」的世界是可能的:打破再生能源五大迷思

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

【轉載】詹順貴專欄:台中市議員不該杯葛限燒生煤自治條例

本文轉載自風傳媒

近日來台中市空氣污濁嚴重的情形,想必無法遁逃的台中市民都會有深刻不安的感受。10月21日大里、忠明與西屯的數值,甚至已達極危險程度。但在這節骨眼,卻有不少台中市議員竟然無視市民身體健康,不惜與市民為敵,杯葛台中市政府所提出,有助於未來逐年改善當地空氣品質的《台中市公私場所管制生煤及禁用石油焦自治條例》(以下簡稱此自治條例)草案。

近幾年來,台中、彰化地區單日懸浮微粒超標的情形越來越多,從今年起,彰化縣已被環保署改列為未符合空氣品質標準的三級防制區,台中市雖然尚未列入,但也已相去不遠,明年恐怕即難逃此一命運。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如果台中市政府能完成此自治條例的制定,至少可以就當地占約4成的空氣固定汙染源先進行逐年減量,接著再另外搭配提出汽機車等移動汙染源的減量政策,中部地區在三、五年後,讓符合空氣品質回復到正常甚致良好等級。

此自治條例草案有三大重點:1.是自此自治條例公布施行日起,不再核發石油焦使用許可。2.是自此自治條例公布日起六個月後,需使用南流量較低的較高品質生煤,並應於四年減少使用量40%。3.是台中市轄區內的生煤堆置場所,自2018年12月31日起,應改以封閉式建築物為限。台中市議員的杯葛,或許正如忘記職責是在保護環境、只會念茲在茲會否影響經濟發展的環保署,來自對經濟發展的顧慮,但其實台中市議員多慮了。

...欲閱讀全文請點此【全文連結】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轉載】請李進勇縣長脫離虛構戰場,確實守護縣民健康

本文轉載自張子見老師臉書
環保署日前函文雲林縣政府表示雲林縣禁煤自治條例無效,引發雲林縣長李進勇大動作反擊,揚言發動憲政官司,捍衛雲林縣地方的權利。
李縣長此舉若非在演戲欺騙人民,那我必須提醒李縣長,儘速脫離虛構戰場,修正戰略,改攻勢為守勢,堅守最後防線,即六輕五期化整為零的4.9期等擴廠案。一旦這些擴廠案環評程序通過,形同五期完成,李縣長將續前朝護航六輕之罪名,豈可不察?
日前因縣府通過六輕兩張生煤許可證展延2年所引發的社會質疑,縣府援用前朝所謂「信賴保護」原則,來合理化其自動繳械的行為,如今,我們看到這個「信賴保護」似乎涵蓋面更廣,及於六輕所有擴廠案,以至我們不但沒有看到李縣長對於攸關雲林縣環境品質甚鉅的六輕四期擴廠案有任何反對言論,出席任何一次環評相關會議表達立場,為此開過任何一場抨擊中央的記者會,甚至與中央環保署連成一線,圍堵環保團體守護環境的行動,難道這就是綠色執政的真面目?
環保團體窮追猛打縣府核發許可證的法律疑義,的確不是阻止六輕擴廠最有效的戰略,卻是堡壘與戰友盡失後,守護雲林環境的僅存武器。雲林縣政府不思如何並肩作戰,還自毀長城,也意圖讓環保團體繳械,這根本是助紂為虐。
前朝蘇治芬縣長數次御駕親征,出席國光石化環評會議,終成功阻止國光石化設廠,卻博得一個「六輕打手」之惡名,為何?因為在她任內放任六輕四期擴廠,六輕相關環評會議一次也沒出席過,反倒積極對付六輕的敵人。現在,李進勇縣長豈可延續前朝護航財團利益的作法?
在此建議李進勇縣長,除了推動禁煤條例及召開記者會抨擊中央之外,可以做一些更具體展現誠意與決心的行動:
1.親自出席六輕擴廠相關環評會議,強烈表達雲林縣政府反對六輕擴廠的立場,阻止眼前六輕擴張,比未來加強管制或禁煤更加重要。
2.針對環保署函告禁煤自治條例無效乙節,短期先採行政訴訟手段註銷環保署公文效力,長期再進行憲政官司。
3.主動全面清查六輕所有許可證,委託第三公證單位主持,邀集相關單位、專家學者及環保團體共同審視、檢討六輕許可證核發之合理性及適法性,若有疏失或涉及不法,追究其行政或法律責任。
4.全面資訊公開透明,由六輕相關環評及許可證書件做起,公告上網,以加強民眾參與,減少民間團體與政府的誤解,增進政策監督之效能。

2015年8月15日 星期六

天津大爆炸給台灣的啟示


微博上,即將趕赴天津大爆炸現場消防員一句「我愛你,如果能活著……」觸動了無數的網友的心。從去年八一高雄氣爆到昨天的天津大爆炸,面對這樣的「人禍」,如此複合性的嚴重化學災害,消防員肯定是最無辜,也經常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如何不讓台灣的消防員再陷入這樣的困境?

筆者誠懇的呼籲總統候選人,應盡速推動修法,以保障工業區旁居民及消防員的人身安全:

一、盡速完善知情權立法:

去年八月,高雄氣爆後,地球公民基金會沉痛的呼籲:台灣需要如美國的緊急計畫與社區知情權之類的法案--EPCRA(Emergency Planning and Community Right-to-Know Act, EPCRA),把工業區所有使用化學物質相關資訊,包括名稱、量、存放地點、運送路徑等,都要給消防隊,以免救災時判斷錯誤;工廠營運過程中排放的空污、 水污、廢棄物等資訊更得讓社區及人民都知道。這系列「社區知情權」法案,不只是保護民眾知的權利與身家安全,利於附近居民、公民團體監督,以避免危害發生;更是保護消防員的作業安全。如果沒有資訊揭漏,消防隊員折損,民眾無辜死傷,就會成為此類化學災難的常態。

二、將消防承載納入環境影響評估必要項目:

就在上個月,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就親口證實「六輕萬一爆起來,雲林消防根本沒辦法handle」,而昨天雲林縣模擬六輕化災,演練結果錯漏百出,引發縣長震怒。然而,長期以來,就因為未將該區能容納的消防總量納入環評之中,即便現有工廠早已超過當地消防力量的負荷,但新的工廠仍然可以不斷湧入。此次天津大爆炸,從流出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中,也顯見有這樣的問題發生。難道每次化學災害發生,我們都只能祈禱,有毒氣體不要飄到居民區上空,或者,爆炸威力不要太大?

三、針對內含高度危險化學物質的工業區,應加嚴工安標準:

職業衛生安全法雖有規定,各勞檢機構可主動對於各事業單位勞動場所實施勞檢,不合規定者,或有發生職災之虞,得限期改善或知其部分或全部停工。然而,法未明定將相關資訊納入勞教與強制揭露,更未設定勞檢頻率,致使勞檢機構長期陷入行政怠惰,而無法達到有效預防、遏止災害發生。

2015年6月27日 星期六

【轉載】綠色執政的公民參與騙局

查看本文全文請點此

  其實有這樣的結果我一點也不意外,因為在上次阿扁執政時代,公民團體已經被耍過無數次了,特別是核四案,環保團體被賣身之後,還要說服自己民進黨是愛她的,阿扁是不得已的,我們那時真的好蠢好蠢。經歷了八年的對戰,公民團體得到一個慘痛的領悟:民進黨執政特別會利用公民參與來掩護他真正的企圖,讓你誤以為他的態度是開放的,公民團體可以透過體制內的遊戲規則,來守護人民的權力,有別於愚蠢的國民黨擺明了是站在財團這邊,讓你有所警覺。事實上他老早就有決策、有定見,只是利用你來增加他的獲利而已,再趁機製造公民團體內亂、分化,消除絕大部分可能引起體制外對抗的可能性。以此次我去擔任諮詢委員為例,白費力氣不講,還引起公民團體頗大的內訌。

   我認為有更多公民的參與才能防止政客的利用,而不是因為看到有人被利用了而當做不參與的理由。我只是不想白費力氣在體制內而已,不是對公民力量失去信心。政客們最擅長分化,讓人民不能團結,他們就可以安心地和財團溫存擁抱了。

2015年6月21日 星期日

環保署要開會討論備查,就該在雲林開!


 雲林縣政府公告的《雲林縣工商廠場禁止使用生煤及石油焦自治條例》,環保署在端午連假前已收到公文,將在24日星期三下午環署召開會議,包括行政院相關部會包括經濟部、內政部、行政院法規會都將與會共同討論是否備查,當天將彙整意見,並由環保署空保處做出政策判斷,由環保署長魏國彥簽核。

 經過許久的努力、眾多公民團體與居民鄉親四處奔走,自治條例才終於走到「面臨是否備查」這一步。但這樣關乎生命、安全、健康和未來的重大會議,不應該是在遠離雲林200多公里的台北環保署開會。環保署應該將會議遷移至雲林來開,讓這些從來沒有親眼見過的官員們看看,雲林這十幾年來千瘡百孔的土地、憂愁怨嘆的臉孔、烏煙瘴氣的天空,到底是誰一手造成的?

 這樣的討論,甚至應該要讓居民直接和官員對話,一起參與討論。居民是位在第一線、感受最為深切的;而官員,時常都只是看著數據、看著影像、看著文字,他們無臭無感,沒有辦法去想像。到底要如何讓這些高高在上、遠在天邊的中央政府官員們,去了解被挾制在土地上、奮力地去生存的在地居民呢?唯有來到雲林、與居民面對面才有辦法。

 這不是只有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之間的事,這是人民與中央政府之間的事,最直接的,就是讓官員們與居民們到同一場合,呼吸相同的空氣、感受相同的環境、看看相同的面孔,秉持著做人的基本道理:「同理」,才能夠將居民的聲音實際地傳達到,也能讓居民參與,為自己的健康、空氣、天空與孩子奮鬥。

 環保署,既然要開會,就該來雲林開!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真懂經濟?

 經濟日報610日以「社論」之姿,評論雲林縣推出之「禁燒石油焦與生煤」自治條例。但文中所提及數項內容,不禁讓人懷疑,【經濟日報】真懂經濟?

一、該文提及:「PM2.5對人體的影響,基本上這部分爭議較小,PM2.5的確會危害人體,只是危害因果程度並還不是很清楚」

 但事實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國際癌症總署(IARC)都已經認定PM2.5是一級致癌物。誠如我們不會懷疑WHO和國際癌症總署提出的「吸煙、嚼檳榔會致癌」的研究結果,PM2.5的致癌影響也是上述兩個國際衛生單位提出的啊!難道,上述兩個世界級衛生單位所做的研究成果,仍不足以讓【經濟日報】承認其危害因果程度?那麼,【經濟日報】究竟會願意相信誰研究出來的成果?

 再者,空氣污染造成的健康損失,也是企業的外部成本,過去從未納入計算,但不能當作不存在!如果要談總體經濟,當然要把此項成本算入。

二、該文提及:「目前國際間也沒有『禁燒生煤』的政策或手段」

 【經濟日報】難道不知,攸關全球經濟動向的G7剛做出「7國領袖已同意在這世紀內將全球經濟「除碳化」(decarbonise),逐步減少以至完全淘汰化石燃料」的結論。化石燃料中,最大與最常使用的燃料,就是煤炭。難道【經濟日報】認為,G7各國領袖的言論,不足以代表「國際」意見?(風傳媒:G7承諾:21世紀結束前淘汰化石燃料

 別的地方不說,離台灣最近的北京市政府,就是透過地方自治,已經將北京列為禁煤區,並宣示在2020年以前,北京就要完成全區禁煤。而明年就要關停所有的燃煤電廠。因而最近幾乎每天都有一則關於北京燃煤電廠或鍋爐關廠消息。而剛閉幕的世界衛生組織(WHO)會議也做成正式決議,將空氣污染列入世界上最大的單一環境健康風險,並要求會員國推動採用清潔能源,逐步減煤、限煤與禁煤,並以更嚴格的標準限制電廠排放。這些新聞,都不乏華文資料與相關翻譯報導,希望經濟日報能予以正視。

三、該文提及:「禁止廠商燒生煤與石油焦,必然影響工業產值」

 以台塑六輕為例,因為麥寮汽電屬於民營電廠(IPP),所以,長年以來,雖然大部分電力是用在廠區內使用,但台塑仍可將電高價賣出在低價買進台電的電,這中間的差價,竟由全民負擔。這部分並非筆者自行揣測腦補,而是多次遭到監察院的糾舉的事實,您也不應該視而不見。如果因為這樣而影響工業產值,使得企業無法經營下去,那麼這樣的企業,真的有競爭力?

四、該文很深入的分析經濟部與環保署對於pm2.5的來源的差異,並認為,難以認定工業是PM2.5最大污染源。只要做好加嚴標準即可。

 很多支持續燒煤炭的人,會有類似這種說法的觀點。但,這個說法有以下幾個問題:

 (一)目前依照法規,所能限制的是提高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但針對pm2.5的排放量與檢測方式付之闕如,所以,真能藉此改善pm2.5,仍值得懷疑。

 (二)燃煤所產生的並不止PM2.5,還有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重金屬、戴奧辛、多環芳香烴、苯等致癌物。如此多的問題,都是在這些造成的健康風險並未納入總體經濟計算下,才會讓人產生「燃煤很划算」的錯覺。如果都將這些納入「健康風險評估」,並將預期造成的健康損失及衍生的經濟損失,納入電價成本,那麼,燃煤划算嗎?

五、該文的主標為「環保及產業發展真不能兩全?」

 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的研究指出,全球化石燃料公司每年獲得5.3兆美元補貼,相當於每分鐘接受1千萬美元,比世界各國政府投注在醫療費用的總和還要多更多。據IMF估計,5.3兆美元的補貼佔全球GDP6.5%

 世界衛生組織更提供數據指出,為了治療空汙受害者、彌補因病或早夭而減損的經濟收入,各國政府被迫花費約2.65兆預算,是補貼化石燃料的一半費用。在所有的補貼中,煤是汙染最高的燃料,不但會造成當地汙染與全球暖化,也是全球碳排升高的元兇,卻是接受補貼最高的能源,超過一半。(以上資料,請參見:油價便宜?騙人的! 化石燃料補助每秒吃掉500萬台幣

 假使IMF的研究為真,那麼,燃煤是否「划算」,是頗值得重新考慮與思量的問題。不知【經濟日報】是否算過,每年台灣花在燃煤的補貼上到底有多少呢?更不用說,台灣一直備受詬病的購煤合約與電價計算公式。

 所以,問題不在「環保與經濟能不能兩全?」而是,這樣的經濟發展模式,到底是不是台灣現在與未來,都應該要擁戴而不容質疑的模式。

 這種錯誤對立「環保與經濟」,世界各地早已有很多人展開反省,並試圖找到新的發展模式,就以日前在G7各國支持下所展開的「阿波羅計畫」為例,就是希望研發更環保、更節能的綠能科技,取代現有石化科技。(G7催動「全球阿波羅計畫」 要讓綠能更便宜

 以上五點回應,希望【經濟日報】的社論撰文者,能夠更深入的瞭解空污對經濟所產生的真實影響,切莫僅隨經濟部觀點起舞。

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

請縣議會速成立六輕許可証調查委員會

  雲林淺海養殖協會理事長林進郎指出,雲林縣政府於於民國99年,竟然核發予六輕台灣化學纖維公司芳香烴一二三廠未經環境影響評估會議通過之石化產品許可証,數量高達數百萬噸,雲林縣政府渉嫌違法許可六輕生產的產品都是高致癌性的化學物質,在地團體將向雲林地檢署對雲林縣政府提起告訴。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發言人陳椒華指出,專家學者要求六輕4.6期台灣化學纖維公司提供製程之許可證資料後,發現該公司芳香烴一二三廠許可證所載多項產品未載於環評書中,有20多種產品未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會議通過,要求雲林縣環保局及環保署釐清。
非常感謝雲林雲林淺海養殖協會理事長林進郎與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發陳椒華兩位環保運動前輩發威,繼六輕石油焦與生煤許可証黑箱後,揭露了雲林縣政府又一椿六輕許可証大黑箱!
許可証制度,乃現行環境法律與職業安全衛生法律,賦予地方政府為保護人民、勞工生命健康之把關職責與職權,故審查核發六輕申請之各種許可証,至少必須力行透明化與民主化兩大原則,主動邀集公民、環境律師、勞工律師、工會、媒體、縣議員等全程民主參與,然而,雲林縣政府始終如一地,反其道而行,在密室裡,完成了審查核發!這不得不讓公民們懷疑,其中,究竟隱藏著多少不可見光之黑幕與利益交換!
  現在正值雲林縣議會第十八屆第一次定期會剛剛開議,我們建議,雲林縣議會緊急提案,儘速成立六輕許可証黑箱調查委員會:
1.公民團體代表、環境律師、六輕工會代表、專家學者至少佔委員會席次二分之一以上。
2.雲林縣議會各黨團/政團(民進黨、民意聯盟、誠信聯盟、國民黨)皆有代表擔任委員。
3.雲林縣政府不得干預、阻撓調查。
4.除調查真相外,還須追究所有相關人員之行政責任、法律責任、政治責任。
5.調查全程完全透明化,全程影像紀錄。
6.六輕許可証調查委員會應每週召開調查進度報告之記者會。

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

短短五天,少少五人 決定雲林縣民生死?


      從4/23~4/27,雲林縣議會程序委員會(以下簡稱程序委員會)正在安排本次會期的議程,「雲林縣工商廠場禁止使用生煤及石油焦自治條例」(以下簡稱自治條例)此刻正等著被列入議程。


      如果自治條例沒有被列入議程,議員們就完全不必討論這件事,自治條例也就不可能通過,我們仍要繼續承受六輕燃燒生煤及石油焦造成的污染;但若能被列入議程,議員們就必須開始審議,也就為我們的健康生存權保留了一絲希望。


      正因為這件事情攸關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我們除了呼籲程序委員會務必將自治條例列入議程,更主張雲林縣議會不能黑箱決策,程序委員會應全程公開、透明審議,並讓公民團體及個別公民全程民主參與,理性討論。全程網路直播與電視直播,方能讓每位程序委員之發言接受縣民之檢視與監督。


我們可以怎麼做?
      而4/27上午十點,是本次程序委員會議的最後一天,因此,懇請大家一起打電話或是臉書留言,詢問雲林縣議會議事組及五位程序委員會議員服務處(註1)


1. 是否同意讓草案送入大會,若否,理據為何?
2. 程序委員會是否開放公民旁聽,公布全程錄音錄影紀錄?
3. 是否會讓審議全程網路直播、電視直播?
4. 是否開放公民團體及民眾全程民主參與、理性討論?
也懇請記者媒體或導演針對以上問題進行採訪、拍攝、報導。
  • 註1:
議事組電話:(05)532-2310轉1612
程序委員會召集人:沈宗隆,服務處電話 05-6629288
程序委員會委員:
李建昇,服務處電話:05-5341689 臉書連結
林    深,服務處電話:05-6936776 臉書連結
王鐵道,服務處電話:05-5865007 臉書連結
林建鴻,服務處電話:05-6910577 臉書連結

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

【蘋果日報】背棄人民的國家

轉載自蘋果日報

六輕多年來在雲彰地區已然造就了台灣當今最大的人道危機。

作者:錢建文(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腎臟科主任)
麥可‧桑德爾教授在哈佛的公開課程「正義」之中說了一個故事:在某棟美麗的公共建築物地下室,有一個上鎖的沒有窗戶的房間,坐著一個營養不良,沒人照顧的小孩,在房裡度過悲慘的歲月。在這個幸福洋溢的小城的所有其他居民,都知道有這個小孩,也都清楚一個道理:小城居民的幸福生活、城市美景、居民之間的和睦關係、他們孩子的健康等等,一切都有賴於那孩子的受苦。如果把那孩子弄出來,小城的一切美好都會頃刻化為烏有。這是約定好的條件。
台灣也有類似的「地下室」,他的名字是彰化縣大城鄉的台西村與頂庄村。國家衛生研究院、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和彰化基督教醫院共同合作,在2014年9月到10月對距離台塑六輕十公里內的兩村居民進行大規模成人世代的社區健康檢查發現,在參加的380位民眾中,有高達73位的尿液有5項以上重金屬超標。尿液中鉻、鎳、砷、鎘、鉛這五項被聯合國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重金屬,至少有一項以上超標的也有155位。屬於石化廠特有的釩金屬與有機物1-羥基芘濃度,超標的比例也竟然比同樣在距離六輕十公里內的雲林縣居民還多。
針對此研究報告,台塑麥寮管理部表示,六輕是石化廠並非冶金工廠,也不是農藥或肥料工廠,產生的重金屬微乎其微。然而事實是,六輕工業區裡有煉油廠、汽電共生廠,只要燃燒煤炭、石油焦都可能排出重金屬,就連煉油過程的觸媒轉換器也是來源之一。而且除了重金屬之外,六輕更是全國最大單一細懸浮微粒(PM2.5)的污染源。PM2.5在2013年也被IARC列為第一級致癌物,由嚴謹的動物與人體實驗證實PM2.5會造成肺腺癌。

最近國健署發布的統計顯示,台灣肺腺癌患者大量增加。以二○一三年為例,因為子宮頸及和其他子宮癌死亡的女人才七百零二人,但因肺癌死的女人卻達到三千一百四十一人。六輕有許多工廠,其中最大的PM2.5來源為使用骯髒能源(石油焦與生煤)的發電廠。PM2.5容易與重金屬或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結合之後,就可以帶著這些致癌物,長驅直入進入到肺泡微血管中,再藉由血液循環到全身,嚴重危害人民健康。除了公衛研究之外,環境監測的結果,也證實了每當六月南彰化吹起南風時期,空氣中所含有的來自石化廠的苯濃度,就立即竄高數倍;南風來的汙染,當然與由中國的境外輸入無關。一再反駁科學研究的企業,實在是有損自己的社會形象與公信力。
桑德爾教授在課堂上舉的例子,是為了反對英國哲學家傑瑞米邊沁提出來的「功利主義」:為了追求最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少數人的犧牲是符合正義的。絕大多數政治人物都是功利主義的追隨者;果不其然,在中部六縣市連署宣誓將禁止使用生煤及石油焦之後,經濟部工業局馬上出面替業者緩頰,外加恐嚇人民說:「此舉恐衝擊台塑六輕體系工業區,間接影響產值將達3兆元,影響就業5萬人。」

多熟悉的語言啊,當初在推動國光石化時,不也是這樣說的嗎?然而經濟學者預估,國光石化每賺一元,社會所付出的成本是四元,成本之一就是健康支出。當時的國光石化總經理陳寶郎先生,大力陳述國光石化使用先進設備,汙染比六輕少一半。如今陳先生已經高就於台塑化董事長,為什麼不願意將每年數百億稅後盈餘拿出一小部分,改善設備與使用乾淨能源?台灣已經和三十年前不同了,發展三高產業已經連「功利主義」的「正義」都達不到,不但無法達到國家社會的最大利益,反而是犧牲99%多數人民的健康,去成就1%已經極為富有的人民所得。
六輕多年來在雲彰地區已然造就了台灣當今最大的人道危機,有公權力的中央政府依舊力挺之外,前任的雲林地方政府首長,在解釋為什麼仍需要發給六輕骯髒能源的許可證時,竟然引用了「信賴保護」原則。難道民主制度下由民選出來的執政者,不算和人民訂契約嗎?政府只需要對財團講信賴嗎?

馬英九總統在百年的元旦祝詞期許要打造「百年公義」的公義社會,他說要:「積極發展新能源產業,貫徹節能減碳,要為後代子孫留下好山好水。臺灣經濟必須轉型,不符合環保要求的產業,勢必淘汰。」蔡英文主席日前在參選總統的演說之中,也說:「我們也不會再讓人民,暴露在核災風險和高度汙染的環境當中。我們會回應人民對環境品質的渴望。」就讓我們看看,是誰先回應人民的渴望,率先公開支持雲林縣政府不再發危害台灣的石油焦與生煤的許可證給台塑六輕。

2015年4月19日 星期日

專家分析全年空污狀況

楊澤民博士,曾在清華大學任副教授,後來參與工研院電子所次微米製程的研發。其後,半退休以專業知識做公益義工,2014年元月十三日媒體大幅報導「去年台灣細懸浮微粒(PM2.5)年均值為29.99微克/立方公尺,較前年28.3微克為惡化」的數據,就是楊博士根據環保署監測資料,在短時間內即整理出來供民眾參考的傑作。(楊澤民博士之介紹轉載自民報)

摘要:楊博士請環保署莫逃避、莫用各式統計方式及不合乎國際標準的規範愚弄大眾,也請環保署勇敢的直接面對問題,不要避開造成空汙主因不談,只談次因。

既然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已多年呼籲政府應重視台灣自9月中至隔年四月間的長期高空污暴露對國民健康與環境的影響,而環保署在2/15和3/19也開始量化並公布所謂東北季風期間vs西南季風期間懸浮微粒之大差異。既然環保署不認真計算、我們就自己來!
11103954_418278615007069_984809683_n.jpg

將大幅差異的東北季風vs西南季風兩期間的數字全納入算出來的年平均,是一定會讓很多國民低估10~4月期間的空污影響。

這環保署所謂"東北季風"期間,其實台灣各地在這時間的風向也不是都是吹東北季風的,但我也不知該如何稱呼這段期間,以前我早就在分析這段期間vs(5至 9月中旬)空污之差異,我會將一年分成三段期間,就是每年1~4月,5至8月,和9至12月,(或是每年9月至下一年度4月vs(5~8月),統計分析這各別期間的PM10和 PM2.5平均值,但因9月這個月跨越兩季風的期間,其PM2.5和PM10多從夏天的低值逐日爬升至冬天的高值,所以有時我就捨棄9月份的數據,而只選取10月至隔年2月或至四月期間的PM2.5和PM10數據做統計,並和5~8月低空污期間作比較分析。


這段長達8個月的台灣空氣污染多數是因本土排放空污無法有效擴散,就造成長時間的嚴重空污了 這本土的懸浮粒子(Particulate Matter, 縮寫為PM)空污,以及WHO標示為"Outdoor Air Pollution (室外空氣污染)"都已被WHO公布為一級致癌物,台灣多為石化燃燒和燃煤生成的PM空污,是不可能比世界其他主要都會區的空污相較不毒的!

而且台灣在9月中下旬之後到隔年四月底的嚴重空污絕不是短期暴露,而是長期對國民健康和環境影響和造成傷害的重要因子, 所以在這長時間的嚴重PM空污平均值必須也須符合PM10和PM2.5年平均值才能真正保護國民健康,而不應是那個被每年 5至8月空污相較甚低的PM2.5和PM10濃度值在數字上稀釋計算出來的年平均值要符合所謂15微克/立方公尺年平均值標準而已。

在空污非常嚴重的東亞(包括台灣)和印度地區,我們制定要保護國民健康的標準應有較嚴謹的考量。當然嚴格執行24小時標準,即98th Percentile (如果資料缺失不多,即每年依高低排序的第八高值),需低於24小時標準 (35微克),不然這不達標的地方就是三即空品區了,這地方依法應提出具體減量計劃來依法按期減污,當然台灣必須能確實執行空污總量管制及訂定嚴格的各縣市具體污染減量計劃法。做不到具體減量時,公民團體就可以依法提告要求各級政府履行。

WHO 的建議(guidelines)定的更嚴,例如,PM2.5 24小時指引標準為25微克,99th percentile,即年度第四高值不得超過24小時的標準。美國肺臟醫學會議建議以美國標準但採用更嚴謹的99th percentile,而非美國環保署訂定的較不那麼嚴謹的98th percentile.




這份資料是最近完成的,先請各位朋友參考

我還想不出來如何稱呼每年9月中下旬至隔年四月期間,但環保署最近在其報告中,以"東北季風"期間vs"西南季風"期間稱之,只是我擔心這樣又會讓大家誤會台灣的不少空污都是藉東北季風帶來中國的空污。多數的台灣嚴重空污日子多是台灣本地的排放,只要環保署概括的說是大氣擴散條件不佳,台灣就由他們說是大環境造成的嚴重空污了。

而且9~4月,台灣各地每日海陸風都吹,也常比季風強勁,也並非一直吹東北季風,所以就請大家想該如何稱呼這段空污嚴重的期間,正確的名稱可以引導一般國民正確思考對應方法。

歡迎大家有空也自行計算各地的各段期間平均值,如果發現我資料有誤,請大家務必告訴我。(楊博士澤民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