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日 星期四

【轉載】返鄉青年吳松霖:地方若沒有自己的公民力量,只能被欺負


本文轉載節錄自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
文/公庫記者羅真

幾個懷抱創造理想農業經濟的年輕人,畢業後踏上雲林農村土地,卻發現土壤與水質在六輕工業排放物長期汙染下變得不堪使用。不能使用的土地要如何談發展?現實告訴他們,除非先解決汙染問題,不然不可能在農村構築理想。於是,幾個年輕人開始關心六輕進駐後的各種問題,並透過發行《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以及在各村舉辦說明會等方式,進行一連串的草根組織工作。其中一位身材瘦高、雙眼專注有神,且總是面帶誠懇微笑的成員―他是電子報總編輯吳松霖。

面臨人生階段的轉換時,吳松霖也曾感到徬徨。畢業後,吳松霖曾在廣告公司與美語補習班任職。然而,廣告公司的勞動剝削型態或是補習班不斷複製的填鴨教育模式,都不是吳松霖願意長久投入的工作。

於是,吳松霖再度與過往參與社運的朋友聯繫,這一次聯繫,他們共同討論出建立農業合作社的構想,計畫一同走入農村。大學時候到原住民部落與各個農村訪調時的累積,似乎在這個時候為他做好下一步路的準備。

吳松霖與朋友開始認識六輕議題,訪問學者專家,並決定發行電子報報導議題,也作教育宣傳。電子報在網路上發行頻繁,但許多在地居民並未使用網路,因此吳松霖也會不定期文章印成紙本刊物,騎著摩托車挨家挨戶發。

他們同時推展「客廳放映會」,透過人際介紹慢慢走入在地人家,與居民共同邊吃午飯邊用電腦看影片。「我們會播剪好一些新聞畫面,像是毒石灰議題,告訴民眾你們家隔壁的東西就跟新聞中那一堆是一樣的,然後我們一起討論要怎麼辦。這個放映環境是大家最放鬆的時候,因為彼此熟悉,最能暢所欲言。」吳松霖認為,許多大型活動能達到的成效有限,常常只能讓群眾感到驚恐,卻沒有後續的凝聚行動。因此,他希望紮實建立地方組織,「客廳放映會」就是在這樣的考量下產生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