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讀者投書】我在麥寮,台塑六輕汙染王國(二)


作者:輔大學運社團黑水溝社社長 社會系三年級 趙俐雯

六輕與麥寮的淵源

一九九一年,行政院核准台塑集團提出的「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六輕計畫」後,因汙染爭議選址到處碰壁。六輕原打算在宜蘭設廠,然而受到當地鄉親及縣長陳定南大力反對,不願為開發犧牲好山好水。於是台塑找上渴望擺脫窮鄉僻壤標籤、嚮往現代化的雲林作為設廠處。當時,民代與台塑在說明會上舌燦蓮花大肆宣揚六輕「可加速雲林縣鄉村都市化腳步,促使人口回流、稅收增加、地方繁榮與區域均衡發展,使雲林縣脫胎換骨轉型為工業大縣」[1]。

從事養殖業、關注生態的T大哥帶我們沿著田埂散步,回憶起過去:「當初台塑開出四大承諾都未完成!」台塑口口聲聲保證六輕會提高當地人就業機會,剛建廠時,卻只見一輛輛從高雄的遊覽車載著勞工直達六輕廠區。儘管下游廠商與外包商多是在地人,但比例不高。至於促使當地經濟繁榮,T大哥無奈地說:「六輕內就有餐廳,員工很少到外消費。六輕總公司在台北,繳稅後雲林也收不到稅。」本來六輕承諾將建設醫學教學中心等級的醫院,實質上卻規劃兒童醫院,鄉親抗爭後,三四年前才蓋了地區醫院。當初說的長庚護校到現在也無消無息。
一九九八年始正式運作的六輕石化工業區。其佔地三千甲,內有煉油廠、輕油裂解廠、汽電共生廠、發電廠、重機廠、鍋爐廠、矽晶圓廠及石化相關工廠等六十六家。國有財產局以每坪一千一百零七元的賤價 [2] 將原來要做為魚塭養殖的海埔新生地售給台塑,並抽砂造地,填海造陸做為六輕擴大廠區之用,其投資金額逾新台幣6,500億元 [1]。

投身社區發展事務的Z大哥表示,濁水溪砂石含量本來較高,但自從六輕抽濁水溪出海口的砂來填海造陸後,外傘頂洲變小,海浪直接打到海岸,破壞沙洲形成的天然漁場。不僅如此,六輕更借助政府之力自濁水溪建了集集攔河堰,且埋設二條總長約四十二公里,直徑四、五公尺,大卡車能行駛其中的工業用水輸水幹管,供應廠區內用水。六輕用水日以三十六萬噸計,為雲林縣全縣日用水的兩倍以上。此舉間接限制了當地農業用水外,也使得下游已被填海造陸抽走的泥沙更加無法補足,衝擊當地漁業、養殖業。

「風頭水尾」的雲林海鄉台西、麥寮,冬季海風強勁,又無淡水灌溉,農業發展不易,地下水井是主要的農業用水來源。「不用地下水絕對沒有收成,因為濁水溪不會流到這裡來。」Z大哥說。「六輕還沒來的時候,(沿海城鎮)斗南、虎尾、土庫地層下陷嚴重,現在卻連內陸(也有嚴重地層下陷)。」引水管更導致「濁水溪滲透率不夠,地下水補不上來」。
《黏土:灣寶,一段人與土地的簡史》一書作者胡慕情,於網誌中這麼講集集攔河堰,足見政府重工輕農之嫌:
濁水溪被大規模地利用,始於集集攔河堰的興建,這項水利設施以農業之名開發,因為屬於川流水壩,所以只能掌握濁水溪二十億的水量,可見光是應付一期稻作,就很吃力。可是政府在集集攔河堰興築後,卻把集集攔河堰的水提供給六輕使用。水確實有提供給農民,但農民多半供三休四,有時候因為集集攔河堰要排砂,還會多休一天。水利署說農業耐旱性高,所以可以一兩天沒水,但工業不行,所以即便六輕當初明明簽訂的水供是枯水期沒有水權,你去調集集攔河堰的資料還是會看到它三百六十五天都有水。水哪裡來?調撥農業用水。六輕去跟農田水利會買水。至於農田水利會為什麼會有水、為什麼可以賣水,書裡有提到,是整個戰後國民黨為了穩定政權下的一種管制手段。而六輕每年的調撥用量,從三千八百萬噸到六千萬噸不等。其中2002年是特枯年,六輕九千萬噸的用水,高達七千六百萬噸,都是農用水。
彰雲地區其實不是特例。根據統計,台灣地區農業用水從一九九一年起的總可用水量就逐年減少,其中以灌溉用水減少最多,主要原因就是乾旱缺水,推行休耕轉作減少用水,以及灌溉用水被移用支援民生用水。以嘉南農田水利會為例,自1992年以後各年的實際用水只有計畫用水的70%不到,而被移用的農業用水均在五千萬公噸以上。 [3]
除了水資源的排擠效應,六輕最令人詬病的便是空氣污染。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